- 十乘观 → 十乘觀
- 乘是車乘, 行者修佛道, 如駕大白牛車, 直達涅槃寶所, 故名為乘。 此十乘, 雖標為十, 只有一法, 即觀不思議境, 其餘皆是資助作觀之法, 合之為十種, 故稱十乘。 第一觀名觀不思議境, 即以能觀之智, 觀自心中, 微細的妄念, 此妄念即一切法的起源, 故是心亦是法, 是法亦是心, 要把它觀成即空即假即中的不思議境, 若是上根人, 即能悟入涅槃妙心, 直達寶所。 第二觀名發真正菩提心, 指中根人, 修第一觀未得真證時, 則發上求菩提, 下化眾生的真正菩提心, 助成觀法。 第三觀名善巧安心, 此言於第二觀, 尚不得真證時, 更修止觀, 以方便善巧, 安住於一心也。 第四觀名破法遍, 此言於第三觀, 尚不得真證時, 要以一心三觀的智慧, 遍破三惑的情勢, 然後乃能得證。 第五觀名識塞通, 此言於第四觀, 尚未入法性時, 能了別煩惱、 生死、 六蔽等為塞, 菩提、 涅槃、 六度等為通, 而離塞從通也。 第六觀名道品調適, 此言於第五觀尚未達真性時, 可知道之法門, 必與我不相應。 如是則當一一調試三十七科道品, 採擇適於吾機者, 修之以入道, 中根人, 至此第六觀, 必發真證。 第七觀名對治助開, 此言最下根人, 若對於第六觀觀行尚未通達, 則必有迷事的粗惑為障, 如是則當修五停心或六度等行, 以對治事惑, 助開正道理觀也。 第八觀名知位次, 謂於修行乃至證果的位次, 如實了知。 第九觀名能安忍, 謂至此障轉慧開, 神智爽利, 於內外障礙, 皆能安忍不動了。 第十觀名離法愛, 謂至此內外障惑, 悉皆斷除, 惟有法愛存在, 若斷法愛, 即發現真正中道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